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65)
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
【乃至菩萨究竟地,不能尽知,唯佛穷了。何以故?是心从本已来,自性清净,而有无明,为无明所染,有其染心;虽有染心,而常恒不变;是故此义唯佛能知。所谓心性常无念故,名为不变。以不达一法界故,心不相应,忽然念起,名为无明。】

 

“乃至菩萨究竟地”,究竟地就是到十地。


“不能尽知,唯佛穷了”,这就《法华经》所讲的,“唯佛与佛乃能究竟”,究竟什么?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,佛才能够彻底知道那个根底是什么。


《涅槃经》里面讲,“菩萨见终不见始”,菩萨见到后面,开始都不知道。那么佛能见终,亦能够见始,开始。


这个是菩萨的境地比较高。“何以故”,下面说为什么会这样呢,难以了解咧?


“是心从本已来,自性清净”,这个心当然指的是如来藏心啊,或者是真如心性那个心,从清净好的一方面来说,“是心从本已来”。当然我们现在已经跟无明和合了,有染的一面。虽然他有无明杂染,可是他从本已来还是本性清净。


“而有无明”,从心体来说他无有无明,可是“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”。本来是没有的,可是有无始无明把他熏成染心。


“虽有染心,而常恒不变”,就是这个觉性是不变的。


“是故此义唯佛能知”,这个道理只有佛才能告诉我们,我们现在也是不知道,从文字上了解而已。


“所谓心性”,什么叫心性呢?


“常无念故,名为不变”,常无念。有念嘛,这就有动相,有动才有起念,动念动念嘛!有烦恼,有染污才会动念头,有念头它就会有境界相起来。


前面我们看下来不是,有境界相。这个心性常无念,它离念,离念它就不动。无念,无有境界相,所以名为不变。


“以不达一法界故”,一法界就是一真法界,这是从理的角度说,不知道这个道理呀!所以“心不相应”,与这个真理不相应。


“忽然念起,名为无明”,千万不要记得说原来是清净的,怎么突然间起念头呢?它是无始妄念,他一直都是这样等流等流,任运而起。但是文字上说是忽然起念,不能说本来清净,突然间起念头了。那麻烦了,成佛以后要不要起念头呢?就会有这样的问题。因为无明,上面这是总的一段。


那么下面这个染心的心相是如何呢?染心有个相啊!依无明而起,这个染的心有六种差别,接下来从六个方面来说明这个染心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

阅读原文